【生活起居】
1、注意減輕關節(jié)的負擔。
①減肥:改變不良的飲食時間及飲食習慣,防止骨質疏松。
②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,如上下樓梯,爬山,長時間行走,可騎自行車運動。
③注意關節(jié)的保暖,使血循正常,防止疼痛,如藥物護膝。
2、加強肌力,肌力增強防止關節(jié)破壞,與關節(jié)囊攣縮之后的關節(jié)屈伸障礙。
3、最大限度的伸展和屈曲膝關節(jié)。
4、應保持愉快的心情,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(tài)度對待疾病。
5、運動療法
運動治療:以輕微的肌肉活動為主。當關節(jié)發(fā)炎、腫脹時,為了避免關節(jié)攣縮,可以使用主動輔助性運動。由于運動時可以控制自己的關節(jié),比較不會引起肌肉痙攣,對關節(jié)亦較無傷害。應在白天進行每小時2~3分鐘的肌肉等長收縮練習,以防止肌萎縮。這種部分輔助運動練習方法可減少發(fā)生拉傷的可能,而促進了在被動活動時不能被激發(fā)的本體感受反射。注意耐受程度,控制活動量。如在運動后疼痛和痙攣時間超過1小時,就意味著運動過度,在下次治療時必須減少運動強度。
(1)肌力訓練
踝關節(jié)主動屈伸鍛煉(踝泵):踝關節(jié)用力、緩慢、全范圍的跖屈、背伸活動,可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消除腫脹。每日2次,每次1-2組,每組20個。
等長訓練:股四頭肌等長收縮、腘繩肌等長收縮練習。等長肌力訓練是一種靜力性肌肉收縮訓練,可以減輕關節(jié)周圍肌肉的抑制,提高肌力,具有防止肌肉萎縮、消除腫脹、刺激肌肉肌腱本體感受器的作用。訓練時不需要關節(jié)活動,因此比較適合老年人、關節(jié)肌力較弱和關節(jié)活動過程中有明顯疼痛的患者,不需特殊儀器,在家中或床上即可進行。如仰臥位的直腿抬高訓練,不僅增強股四頭肌的肌力,而且還增加股二頭肌、髖關節(jié)內(nèi)旋及外旋的肌肉力量,增強膝關節(jié)的穩(wěn)定性。
①60°等長訓練法。取仰臥位,將患肢放于腳凳上,屈膝于20°-60°之間做主動等長運動10次為1組,作5~10 分鐘。
②直腿抬高法。取仰臥位,膝關節(jié)伸直, 踝關節(jié)部施加負荷(重錘、沙袋、米袋等均可),
直腿抬高患肢,使與床面呈1O°~l5°(約離開床面15cm),并保持該肢位5秒,然后腿放下,讓股四頭肌充分松弛,然后再按上述要求直接抬高,反復練習。訓練開始時,先測出患膝伸直位的最大負荷量,即患肢直腿抬高1O°~l5°,并能維持5秒鐘的最大負荷量,然后取其1/3做為日常訓練負荷量。每天早晚各練1次,每次2O回。達不到2O回時,可囑其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盡力而為,逐漸增加,爭取每次完成20回。
(2)關節(jié)活動度訓練
仰臥位閉鏈屈膝鍛煉:要求屈膝過程中足跟不離開床面,在床面上活動,稱為“閉鏈”。也可以采用足沿墻壁下滑鍛煉來代替;或可以坐在椅子上,健側足輔助患側進行屈膝鍛煉。每日鍛煉4次,每次約1小時。
【飲食指導】
根據(jù)營養(yǎng)狀況和辨證分型的不同,科學合理飲食,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康復,在飲食期間動態(tài)觀察胃納情況和舌苔變化,隨時更改飲食計劃。
1、風寒濕痹證:飲食宜祛風勝濕,溫經(jīng)通絡之品,如姜蒜辣面條、防風蔥白粥、牛膝、獨活煲豬胰等,趁熱食用,以汗出為度。
2、風濕熱痹證:飲食宜祛風勝濕清熱之品,如梨子、冬瓜、赤小豆、綠豆、絲瓜、全麥類、藕、茄子、黑木耳、芹菜、玉米須、番茄、向日葵籽、鮮蘆筍、苦瓜、苦菜等,食療處方:鮮蘑絲瓜煲、絲瓜粥、絲瓜瘦肉湯等。忌辛辣燥熱之品,如蔥、蒜、胡椒等。
3、肝腎虧虛證:飲食宜補益氣血,益肝腎之品,可用熟地、當歸、黃芪煲雞湯,杜仲、牛膝煲豬腳筋、桃仁粥等。
4、瘀血閉阻證:飲食宜活血通絡,溫經(jīng)壯陽之品,如黑木耳、金針菇、桃仁等。食療處方:參芪當歸煲粥、烏雞熟地湯、西洋參煲田雞、佛手煲排骨湯、黑木耳煲雞湯。
【情志調(diào)理指導】
1、要保持情緒平和、積極樂觀態(tài)度,正確對待疾病。
2、使用移情療法,轉移或改變自己的情緒和意志,神氣清凈,舒暢氣機、怡養(yǎng)心神,能更好有益于身心健康。
3、疼痛時出現(xiàn)情緒煩躁,使用安神靜志法,閉目靜心全身放松,平靜呼吸,以達到周身氣血流通舒暢。